“好花更红”唱新歌——独山实施“大旅游”战略撬动加速
时间:2017-02-27 11: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近年来,独山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把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宜居城市”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锁定建成贵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目标,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上探索前行。
仅今年“五一”小长假,独山旅游累计接待游客3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7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18.92%。独山旅游正呈井喷式增长。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独山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接壤,是西南出海的必经之地,是“泛珠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节点城市。东守两广、西望滇黔、南临东盟、北至天府,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美誉。
黔桂铁路、210国道纵贯全境,兰海高速与环三州高速在独山形成十字交汇,贵南高铁即将启动建设,飞虎航空已经投入使用,独山已经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民用航空和地方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
诗意山水人文荟萃
独山地处云贵高原南麓,森林覆盖率53%,年均气温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清凉之都”“避暑圣地”。自然风光优美,苍山秀水充满诗意:巍巍紫林山,郁郁葱葱,高山峡谷之中飞瀑流泉,置身其中忘却凡尘;悠悠百泉湖,波光凌冽,水光山色之间天人合一,激浪飞舟流连忘返……
独山建制久远,自汉代以来就有行政区域规划,曾为黔南州府所在地,历史上涌现了东汉时期传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尹珍,清嘉庆时期“影山文化”创始人莫与俦和“西南巨儒”莫友芝等先贤;1944年12月,侵华日军铁蹄终止于深河桥,在中国抗战史上铸就了“北有卢沟、南有深河”的不朽丰碑。
独山民族风情浓郁,少数民族占75%,民族传统节日丰富,民歌对唱、花灯表演、斗牛赛马等场面热闹。盐酸、臭酸、虾酸是独山有名的“三酸”,风味独特,盐酸菜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佳素菜”。旅游产品技艺精湛,“祥云神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并颁发徽章,是全国刺绣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刺绣作品。儒、释、道、天主、基督等教派在独山聚集发展,形成了丰厚多彩的宗教文化。联合出品的抗战悬疑电影《近距离击杀》荣获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成为贵州首部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类作品。
独山是全国“花灯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独山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名城”;2009年,独山花灯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2013年,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获批为省级湿地保护区;2015年获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谋定而动扬帆起航
近年来,独山把旅游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推进,专门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与文化旅游局合署办公,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力量。将2016年确定为“旅游建设年”,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在旅游要素上精准发力,强势推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独山先后编制完成了生态文化旅游、毋敛古镇、大学城湿地公园、旅游创新先行试验区、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飞凤湖度假区等总体规划,为旅游业发展绘制蓝图。在高端规划的同时,大力实施净心谷景区、飞凤湖度假区、深河桥抗战遗址、毋敛古国四大精品旅游项目开发。
今年,独山将在标志性景区、路网配套、提升服务、“一镇一景”、品牌节会、宣传策划、投融资体制、高端策划和高点定位上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景区大规划、景点大开发,围绕规范标准、旅游要素、扩大影响,确保在优质服务、配套建设、宣传营销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打好“大旅游”开局战。
“十三五”期间,独山将大力实施文化旅游“5个一工程”,推动旅游产业赶超跨越。即每年举办一场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演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及节庆活动;每年打造一批旅游景点,把珍珠串成项链、把风景变成画卷;打造“名片工程”,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稳步实施“影视冲击波”工程,每年拍摄一部以上宣传推介独山的影视剧,利用影视剧扩大独山影响力。更加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在品牌建设、节会活动、服务保障上精准发力,到2020年,将净心谷打造成5A级综合旅游景区,建成4A级景区2个以上,3A级景区2个以上,旅游扶贫乡村景点8个以上,旅游总收入达140亿元以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独山县非遗文化展示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